救治象腿小伙孙付连(国内首例巨大淋巴水肿患者)
2007年8月,济南街头一个“象腿乞讨者”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他拖着一条如大象腿一样粗的右腿,走路十分不便。有好心人上前寻问,才得知他叫孙付连,27岁,来自山东曹县。他的“大象腿”,是出生没几天得的一种怪病,两岁时动过手术没治好,后来病情就一天天恶化起来。 一个人一条腿突然在某一天渐渐变粗起来,而且越来越粗,以至于粗到了“人见人怕的程度”。“这是一种病,但一条腿粗到如‘象腿’一般却并不多见。”陈存富说。 作为一名医学专家,陈存富曾经认为这样的疾病应该比较少见。改革开放后,条件渐渐好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下肢淋巴畸形的疾病,在发病初期就会很容易被观察出来,早期治疗,完全能够减轻该病的发展。 现实却出乎陈存富的意料。当济南电视台的一名叫王丽的记者带着右腿比腰还粗的孙付连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说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当时就想,如今生活条件下,怎么病情还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花了很多很多钱,跑了很多很多路,为了俺这条不争气的腿,俺们一家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讲述着自己的“象腿”经历,小伙子泣不成声。为不再拖累父母,孙付连只好怀揣80元钱偷偷离开家,他一瘸一拐地走了十几天,终于走到了省城济南,他说他想找一个神医,求人家把自己的病治好。“俺还年轻,不能就这样把命丢掉吧,将来俺还想娶个媳妇,还想好好地孝敬俺的父母……” 孙付连的命好,他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过能有这样的福分。刚到济南没几天,他先是遇到了济南电视台的记者王丽,接着又遇到了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部队著名医学专家陈存富。 为帮助孙付连,王丽一边将其“象腿经历”做成新闻在电视上报道,一边帮他联系医院救治。两个多月的时间,王丽联系了三四家医院,都因为病情罕见难以收治。一些在医学界很声望的专家,望着孙付连的腿,不住地摇头叹息。 后来,王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陈存富。陈存富认真查看了孙付连的病情,发现孙付连的“两条腿差异非常大,左腿周径37厘米,右腿周径107厘米,而腰围却只有75厘米,腿比腰粗出很多”。 之后,陈存富给医院领导做了汇报,又邀请了包括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鲁开化教授在内的整形专家进行了会诊,最后诊断孙付连得的是“先天性淋巴水肿”。右腿之所以越来越粗,是因为淋巴系统的先天畸形、淋巴液流通不畅、皮下组织内日积月累所致。“虽然这不是烧伤,但却属整形范畴,军队和老百姓本是鱼水之情,别人不敢接收我们不能怕。” 2007年10月16日,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陈存富会同有关专家,决定免费为孙付连做了手术。“他家里那么穷,不免费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起这样的大手术的。” 谁都知道如今的医院收费高,每一个医生都有为医院创收的责任。面对这样一个罕见的疑难病症患者,陈存富决定要为他免费做手术,自然会引来某些议论。有朋友说他胆子太大,如此罕见的患者竟然也敢为人家免费做手术,是不是有点冲动?也有朋友善意地提醒他多动动脑子,手术“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你这部队医学专家的称号就得换说法了”。 “一个成熟敬业的医生,一般不会那么容易冲动。”面对一个罕见的病症患者,作为医生,陈存富说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如他给院长和政委汇报后得到的支持那样:这样的病例,是对医院整形外科技术水平的一次提高和考验。 手术做起来的时候,还是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最大主要的是出血特别厉害,因为出血对病人的生命威胁相当大,只能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出血。陈存富指挥着全科人员,像打仗攻山头一样投入到了手术中,整个过程“就像草原上的牧民剪羊毛一样,但畸形的淋巴血管如海绵一般富含水分,每向前剪切一点都会有大量脓性液体混合着血液涌流出来。” 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顺利地做完手术,从孙付连右腿上共切下畸形病变组织40多公斤,另有脓性液体6公斤,并重新为其移植了皮肤…… “术后第8天,孙付连右腿上移植的皮肤就全部成活,当时我们非常高兴,就像艺术家完成了一件创新式的作品,望着自己的成果内心十舒服。”手术的当天晚上,山东几家电视台都作了报道,现场出镜记者兴奋地介绍着情况。当时,陈存富脸上却没有多少兴奋的表情,他说手术成功不能算成功,一些创新的东西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虽然平时知道有这样的病例,可真正见到病人时,心里却一直在敲鼓。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手术难度那么大,过去从来没有在临床上遇到过,又因事前电视台的新闻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万一有个闪失,那还真不知道如何去解释。”忆起当初,陈存富如此说。 其实,当时的陈存富根本都没想这么多,他只知道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应尽的义务。